返回
让机器拥有“第六感”:PLC 高速计数器与编码器的应用思路

在自动化生产中,最常见的痛点之一是——设备“看不见”。

比如一台传送带电机,如果没有合适的检测手段,PLC 只知道,却无法感知皮带到底走了多少米,速度是否偏差,或者电机是否真的按指令完成了一个精准的转角。

 

正因为如此,工程师们引入了一对关键工具:编码器 与 PLC 高速计数器(HSC)。

前者像机器的“眼睛”,实时感知运动状态;后者则像一块“高速计数秒表”,精准捕捉脉冲信号。它们组合起来,才让设备真正拥有了位置与速度的“第六感”。

 

一、编码器:把机械运动转换成脉冲信号

 

编码器本质上是一种传感器,用来把位移、转角、速度转化为电信号。

 

旋转编码器:安装在电机或轴上,输出转速、方向等。

 

直线编码器:用于数控机床滑台、直线电机,测量直线位移。

 

其中最常见的是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:

 

A相:主要脉冲,频率越高代表速度越快。

 

B相:与 A 相相差 90°,用来判断旋转方向。

 

Z相:每转一圈给出一次基准脉冲,用于零点复位。

 

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把“电子尺”,既能量距离,也能量速度,还能识别方向。

 

二、高速计数器:让 PLC 不再漏拍

 

普通 PLC 的计数器受制于扫描周期。如果 PLC 10ms 才扫描一次,而编码器的脉冲宽度只有 0.1ms,那么绝大多数脉冲都会被错过。

 

高速计数器的不同在于:

 

硬件独立:不依赖 PLC 程序循环,而是直接由硬件捕捉信号。

 

处理能力强:支持几十 kHz MHz 级别的脉冲频率。

 

专用端子:ABZ 信号直接接入 HSC 输入点,减少延迟。

 

它相当于在 PLC 里嵌入了一个专用测速表,保证每一个脉冲都不会丢失。

 

三、信号处理:从接线到稳定读数

1. 硬件连接要点

 

确认信号类型:编码器输出(NPNPNP、差分)要和 PLC HSC 输入匹配。

 

电压兼容:编码器的工作电压必须符合 PLC 规格。

 

推荐接法:差分驱动 + 双绞线,抗干扰能力最强。

 

布线细节:屏蔽层单端接地,动力电缆与信号线分开走,避免感应干扰。

 

2. 信号调理

 

滤波设置:PLC HSC 通常可设置输入滤波,既能滤掉毛刺,又不能吃掉有效脉冲。

 

原则:滤波时间大于干扰脉冲,但小于有效脉冲宽度。

 

抗干扰措施:合理接地、减少长距离平行布线。

 

四、软件配置:让 HSC 真正工作起来

 

选择 HSC 通道:把编码器信号分配到指定 HSC 输入点。

 

设置模式:

 

单相计数(A 相),只能统计脉冲总数;

 

正交计数(AB 相),可判断方向;

 

倍频模式(2倍频/4倍频),提升分辨率。

 

复位方式:

 

软件复位:程序写 0

 

硬件复位:用 Z 相清零,保证每圈位置基准一致。

 

预设值与中断:设定目标值,当计数达到时触发中断,立即执行停机、切割等操作。

 

数据类型:行程较大时要选择 32 位计数器,避免溢出。

 

五、典型应用案例

1. 定位控制

 

机械手臂要走到 750mm

 

编码器 1000PPR,丝杠导程 10mm

 

计算目标脉冲数 = 750 ÷ (10/1000) = 75,000

 

当计数器值达到 75,000 时触发中断,手臂精准停位。

 

2. 实时测速

 

电机转速检测:

 

每隔 100ms 读取一次计数器值差值 ΔP

 

计算公式:RPM = ΔP ÷ (PPR × Δt) × 60

 

3. 定长切割

 

在卷材输送线上切 2 米:

 

编码器安装在送料辊上。

 

计算对应脉冲数,HSC 计数达到后触发切刀动作。

 

六、常见问题与排查

 

完全不计数:电源、接线、信号类型是否正确?

 

计数不准:可能是干扰、滤波参数错误、方向接反。

 

回零不准:检查 Z 相信号稳定性和机械回零速度。

 

七、总结:学会“听懂脉冲”

 

PLC 的高速计数器和编码器,让设备从盲目运动走向感知运动

对工程师来说,掌握这套技术不仅仅是会接线、会配置,而是要理解:

 

每一个脉冲代表的物理意义;

 

抗干扰和滤波的平衡点;

 

中断与预设值在实时控制中的作用。

 

最好的学习方式,是自己动手搭建一套实验:把编码器接上 HSC,写一段简单程序,观察脉冲变化,验证定位或测速效果。当电机准确停在目标位置,或者传送带按预期速度运行时,你就真正体验到这项技术的价值。

 

它让设备有了“第六感”,也让自动化生产迈向更高的精准与智能。
下载资料前请先绑定手机号码